围剿网络“爬虫”: 监管发文规范切断非持牌合作-尊龙凯时官方旗舰店

围剿网络“爬虫”: 监管发文规范切断非持牌合作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19-11-12

11月11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于11月6日向其会员单位下发《关于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依法开展业务的通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指出,国家监管部门发现,社会上有一些互联网机构以“大数据”为名,通过“爬虫”业务涉嫌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或窃取、滥用、买卖、泄露个人信息,侵犯了消费者个人隐私,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为此,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要求,不与违规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第三方开展数据合作,不滥用、非法买卖和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

同日,北京地区部分互联网金融机构收到监管要求全面停止与“爬虫”有关的放贷业务,导致一些平台的基于“爬虫”的放贷业务全面暂停。

诞生于搜索引擎时代的网络爬虫,在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增强的当下,正在受到监管和法律的关注。

切断非法网络爬虫

网络爬虫是一种自动采集数据的互联网技术,最早应用于搜索引擎,而今在新闻聚合、电子商务比价,甚至会计审计、政务等广泛应用。截至2016年,网络爬虫服务成本已经低至每小时20元。

但近年来,爬虫技术成为部分自称“大数据风控”平台越界采集个人信息,实质从事个人“类征信”业务的工具。近年来,由于p2p网贷、互联网小贷、甚至资金中介等互联网金融机构无法接入央行征信等系统,为从事线上放贷,这些机构转而通过与第三方“大数据”公司合作,由其采集个人或企业在互联网络上的留痕数据信息。

“估计整治爬虫还会持续一阵子。”一位征信业内人士表示,确实应该查一下,之前在和监管机构座谈会上,部分企业曾指出这一问题,一些“大数据”公司说不清楚数据来源,而一些放贷机构认为只要数据方提供“承诺”,就敢使用这些数据。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该通知中要求,各会员机构应严守法律底线,依法合规开展个人信息的收集、处理、使用和对外提供等活动,不断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力度。

具体要求是,未经消费者授权同意,各会员机构不收集、处理、使用和对外提供消费者个人信息。各会员机构不以默认授权、概况授权、功能捆绑等误导、强迫消费者的方式收集个人信息,不与违规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第三方开展数据合作,不滥用、非法买卖和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

另外,各会员机构应建立健全收集、处理、使用、对外提供等全生命周期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采取有效技术措施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加强对员工的和培训,对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等活动加强监督管理。各会员机构应及时就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开展自查,并对数据合作方进行排查,对于存在的问题应立即整改,并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协会。各会员机构应履行消费者教育义务,加强对消费者的风险提示。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成立于2015年7月。根据其公布的会员名单,目前有500多名机构会员,其中包括107家商业银行、16家保险、14家券商、4家信托公司,以及腾讯、蚂蚁金服、陆金所、拍拍贷等互联网金融机构。

此前10月12日,北京银保监局发布《关于规范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类业务及互联网保险业务的通知》,严禁与以“大数据”为名窃取、滥用、非法买卖或泄露客户信息的企业开展合作。

10月24日,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报道,央行、银保监会已组成调查组,摸底大数据的使用边界和采集边界,将会涉及外包催收公司管理办法。首批排查和调研的机构包括一诺银华、万盛金融和平安普惠。

10月24日下午,央行调研部分银行填报是否与第三方数据公司开展合作,排查的合作内容主要涉及数据采集、信用欺诈、信用评分、风控建模等方面,有的要求银行上报第三方公司的名字、股东背景、是否涉及爬虫。

停止与非持牌机构合作

不仅大数据的使用方——金融机构自查“大数据”机构合作业务。

数位互金人士反馈,央行、银保监等机构此前已经陆续对大数据“爬虫”摸底调研。部分平台由于涉及大数据“爬虫”已经暂停业务。一位股份行人士表示,正在内部自查与大数据公司的合作情况。

大数据的源头——大数据公司,也迅速调整自身业务。

“我们正在规范产品,取消与非持牌金融机构的合作。”一位曾获得8家个人征信试点的大数据机构人士表示。

自2019年9月以来,多家知名“大数据”公司相关人员被抓或被调查,这些机构均涉及大数据风控业务和爬虫技术的应用。

包括,大数据平台魔蝎科技、新颜科技高管相继被警方带走;公信宝运营公司被杭州警方查封;上海大数据公司向商户下发通知,暂停对外提供用户授权的运营商爬虫服务。

究其原因,一位华南机构人士表示,监管和警方对大数据公司的清查“套路贷”整治,部分催收公司暴力催收,出现逼迫受害人自杀等极端事件,这使得警方反过来追查——大数据公司是如何把个人隐私数据倒卖出去。

实际上,以网络爬虫为主要代表的自动化数据收集技术,在提升数据收集效率的同时,如果被不当使用,可能影响网络运营者正常开展业务。

比如,“贷款中介这一‘助贷’模式,本意是为了提升资金方的获客能力和获客效率,但一些中介却利用大数据泄露的机会违法操作。”一位资深业内人士指出。

“警方正在从整个产业链铲除套路贷,包括大数据泄露。”此前,广东省小额贷款公司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徐北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网络爬虫正在被规范。

5月28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该征求意见稿提出,自动化访问(即“网络爬虫”)收集流量不得超过网站日均流量三分之一,限制“大数据杀熟”等歧视性推送行为。

此外,记者获悉,央行10月已向部分银行下发了《个人金融信息(数据)保护试行办法》,将对金融机构与第三方之间征信业务活动等进一步作出明确规定,加大对违规采集、使用个人征信信息的惩处力度。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