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信息泄露成灾,谁之过?-尊龙凯时官方旗舰店

母婴信息泄露成灾,谁之过?
作者: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6-08-17

编者按

心肝宝贝呱呱坠地,各种推销电话接踵而至;未打算购买医院的婴儿衣物、纸尿裤等用品,但医院却“强行”推销“待产包”……几乎每个新生妈妈从怀孕到生产,都会接到各种各样的推销电话,全是精准营销,不仅掌握你的电话号码,甚至知道你家孩子有多大。信息泄露的后果,不仅仅是承受推销电话的骚扰,更要面对诸多骗局。

更有甚者,不久前,在国内某商业网站上,可以看到众多新生儿的视频,视频数目达5000余个。这些视频的上传时间跨度接近两年,视频里不仅能清晰地看到孩子,还能看到保温箱上贴着的“病区”“入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入院日期”等信息。

近年来,新生儿信息泄露并不罕见。母婴类信息,属于高价值信息,这个时候,家长舍得花钱,所以,此类信息,历来是信息泄露的重灾区。据报道,深圳和上海等地都曾经发生过全市婴幼儿信息集体泄露的恶性事件,受害者数十万。那么,是谁泄露了新生儿家庭信息?新生儿家庭如何避免被泄露信息?对此,记者采访了数位新生儿父母,为家庭信息安全支招,也有律师建议: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刻不容缓。


最近,安徽合肥市民苏锦(化名)偶然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刚出生时的视频,被人放到了某商业网站上。而视频的上传者为“安徽妇幼论坛”,该账号共上传了5793个新生儿视频,视频名字直接标注为“某某之子”或“之女”,姓名、性别、年龄、入院日期等信息清晰可见。

苏锦出院后就不断接到各种推销电话,询问要不要给孩子照满月照,推销产后恢复产品等等,不堪其扰。

对此,该院回应称,经调查,因视频保密数据被“黑客”修改,造成了一些新生儿视频被盗取传播,并已报案。医院及时回应很有必要,但目前来看,“黑客盗取传播”这个说法,并未有效打消舆论质疑。

近年来,新生儿家庭信息已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在网上搜关键词“新生儿信息泄露”,相关的新闻俯拾皆是。

新生儿家庭信息安全成隐患

“现在,婴幼儿信息泄露的情况不在少数。”从事警察职业的新生宝宝爸爸马伯乐(化名)说,宝宝出生第三天他就接到骗子电话,被告知有政策可以退钱。骗子对孩子出生日期和姓名一清二楚,所有信息都知道。让他奇怪的是,同病房三个产妇家属都接到了这样的电话。

无独有偶。姜女士是一个新生儿妈妈群的群主,这个群里的妈妈大多都是在上海某妇幼保健院生产的。“出院后就不断接到各种推销电话。”姜女士说。让她纳闷的是,其中一家推销满月照的机构打着“生产医院”的旗号,声称提供免费上门拍照服务。谨慎的她打电话和医院核对信息,却得到了医院“没有对口拍照”这一回复。那么这些推销员究竟是怎么获取孩子及她的相关信息的呢?姜女士很纳闷。

有一些宝妈轻易地相信了这一套说辞,接受了免费上门拍照服务,但是之后却在妈妈群里吐槽:免费拍照是一种变相营销,给宝宝拍了很多张照片,免费送5张,其他照片则需要高价购买,一般情况下家长在看到自家萌宝照片后总是冲动型消费,少则上千元,多则数千元,冷静下来就后悔,性价比太低了。

不仅如此,姜女士还接二连三地接到推销胎毛笔和推销英语培训的电话。姜女士说,群里大部分妈妈都收到过类似的推销电话。

宝妈echo(化名)收到过卖孩子保险的宣传页,单页上写着她和她爱人的名字。“全名都知道,一定是医院泄露的。”在群里,echo不是唯一收到过推销宝宝保险信件的宝妈。

姜丽(化名)在生育之前就预约了一家开奶机构,她怀疑生完宝宝后这家开奶机构泄露了其相关信息,各种推销电话接踵而至,令她非常无奈。

一位姓徐的新妈妈说,给孩子起完名字办理了出生证明,就会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话,宝宝的名字也泄露了出去,令人担忧。

谁泄露了新生儿家庭信息

“新生儿资料的泄露,最大的嫌疑人是医院。”姜女士说,出院以后接到的这些推销电话,宝宝的名字、她和丈夫的名字都一清二楚。“是医院的保密工作没有做好,不然没有那么快知道得那么清楚。”姜女士猜测还有一个可能是她注册的网站,比如一些早教机构也会泄露信息。

徐玲的孩子出生后尚未上户口,“只在医院登记过孩子的信息,其他手续都还未来得及办理,所以要么医院存在信息管理上的漏洞,要么就是有人采取了什么特殊手段获取。”

在安徽近六千新生儿视频泄露事件中,当事医院回应称,是视频保密数据被“黑客”修改,造成新生儿视频被盗取。而经过合肥警方调查,此次新生儿视频泄露,并非黑客攻击,而是工作人员操作失误所致。

马伯乐认为,新生儿信息泄露可能是医院经手的某个工作人员泄露的,也有可能系统被入侵,因为这些系统是一些计算机公司所设计,他们完全有机会进入自己的系统,并且出卖这些信息。

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某妇幼保健医院负责人透露,其实从住院到出院,婴幼儿以及家长的个人信息,在多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泄漏,住院处、办理出入证的地方、病房等都会有这些信息,个人能够接触到信息的环节很多,防不胜防。

如何避免被泄露信息

为了避免家庭信息被泄露,宝爸宝妈们可谓各显神通。由于职业的敏感性,马伯乐在外填写表格都非常谨慎。此次妻子入院生育,当时所有手续都是马伯乐经手操办,所以他就留了个心眼,填的都是他的电话号码。接到骗子电话他会果断挂断。

他认为,各种优惠卡要提供个人信息资料以及购物网站填写收货人,都可用笔名或化名代替。马伯乐认为,在提供个人信息时,可以把个人信息自行的进行消化以及分类,并做一些分层次的处理,比如有两个手机号码,其中一个手机号码可能就是留给商家以预防这样一些个人信息泄露使用的;在办理各种优惠卡或填写购物网站联系人时要用笔名或化名代替。

在朋友圈里,马伯乐也很少晒宝宝照片。考虑到宝宝安全,他认为,朋友圈里晒照容易被窃取利用。

他还给新生儿爸妈支招:在医院办理出生医学证明,父母的身份信息免不了要填写,但是居住地可以不要写那么详细,不要具体到门牌号。此外,所有的尊龙凯时官方旗舰店的联系方式只留爸爸一个人的号码,因为一般都是新生儿爸爸去办理相关手续,而且爸爸的警惕性相对高一点。

对于该如何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在上海海事大学法学老师徐大梅看来,首先作为公众中的一员,应该制止或者抵制一些机构、一些商家超范围的收集不必要的信息,比如全名、照片、联系电话、身份证号等;其次应该反问商家采集的信息用于哪些途径?商家保证个人信息的措施或者方法到底是哪些?如果泄露了信息该承担哪些责任?最后建议国家成立一种专门保护个人信息的机构,限制一些机构和商家的非必要信息的采集。

北京市中伦(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汪俊建议:公民应提高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不要轻易对外提供个人信息,尤其是在使用社交媒体、连接公共场所免费wifi、网络购物等活动过程中,一定要提高警惕,从而从源头上避免个人信息的泄露。

专家观点

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刻不容缓

新生儿信息泄密事件,不过是困扰我们多年的个人信息泄密现象之一,在如今的网络信息时代,各类信息的发布和传播越来越方便快捷且成本低廉,个人信息遭泄露和不正当使用的情形也日益增多,更有甚者,各种各样窃取、买卖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活动日益猖獗。

与触目惊心的利用个人信息进行非法活动相比,对这类惩戒则相对低调了不少。在北京市中伦(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汪俊看来,我国目前缺乏完善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尽管此前我国已经制定了多部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及条例,但是这些分散的法律条文缺乏系统性,难以形成合力,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十分有限。此外,个人信息保护的执法机制也相对滞后和混乱,无法满足个人信息保护的现实需求。

汪俊说,我国早在2003年就开始研究制订个人信息保护法,但时至今日仍然迟迟没有出台。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已将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入刑,同年发布的侵权责任法中也规定了“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虽然这两条法律规定效力层级比较高,但我国现有其他相关规定却存在内容散、覆盖范围小、层级低、罚则轻等问题,还不足以对盗取个人信息进行非法活动的人进行有效打击。

从国际上看,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保护个人信息的相关法律。美国早在1974年即颁布《隐私权法》,随后,《财务隐私权法》《录像带隐私保护法案》等等又不断补充进来。分析国外成熟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其“核心法”是《个人信息保护法》。我国虽然在2005年制定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建议稿,但至今尚未进入全国人大的立法进程。

为了打击侵犯个人信息犯罪,按照《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遭遇信息泄露的个人有权立即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有关信息或者采取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2015年11月1日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则进一步加强了对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新设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最高可判7年。

但以上的条文由于缺乏细节等原因,对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打击力度还不够。汪俊认为,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个人信息的保护已迫在眉睫,亟需在现有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基础上制定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体系,为公民个人信息提供有效的法律保护。


网站地图